我的二維碼

《中國文化通義》新書發布會在京召開

2020年01月14日15:49  來源:人民網-金報

1月9日下午,北京大學中國哲學暨文化研究所所長、哲學系博士生導師、資深教授李中華的新作《中國文化通義》(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20年1月)發布會在北京圖書訂貨會現場召開。發布會上,對於出版這本書的意義,李中華認為:“中國文化是人類文明的一顆璀璨明珠,幾千年來雖然經歷了多次蛻變,但始終保持著自己完整的面貌,充滿了內在頑強的生命力,相信在未來民族前進的道路上,中國文化仍能解決現代化所帶來的新矛盾和新問題。”

《中國文化通義》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對中國文化產生的根源與背景、基本要素、價值系統、基本特征、傳播及對世界的影響、對外來文化的受容與排拒、現代反思與未來前景多個方面進行了深入淺出的闡釋。全書凝結了李中華先生三十余年的研習成果,以貫通文史哲和中西比較的全新視角梳理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發展脈絡及其獨特價值,重點突出了文化的生命力和流動性。

李中華認為,中國文化應該是中華民族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所形成的學問總體,無論其范圍多麼廣泛,其精神實質和核心價值都為中國所固有,是在中華文化母體中所孕育、產生、發展和演變的學問總體或總和。既然是學問的總體或總和,其中便包含有精華和糟粕,這是任何文化體系所不能避免的,這也正體現了文化產生與發展的特殊性與普遍性、歷史性與歷時性、民族性與世界性的辯証統一。我們學習和研究中國文化的目的和方法,即是在文化發展的矛盾對立中,通過不同文化之間的比較和合理的現代詮釋,揚棄過時的東西,挖掘和探尋具有普遍意義的東西,以契合和推動當今人類文明的發展、轉型與更新。

《中國文化通義》這本書即是在上述背景下撰寫的,其特點可以簡要概括為:

一是把對中國文化的研究放到世界文化發展和人類文明更新轉型的大背景和總趨勢中來考察中國文化﹔二是從中國文化發展的縱向(歷史順序)與橫向(不同學科)交叉比較的角度,以立體式的總體考察,揭示中國文化的主要內容和基本特征﹔三是以辯証的思考和客觀冷靜的態度來分析中國文化對現代生活的積極意義,同時也注意其負面影響,力求辨析中國文化中的適時性精華和失時性糟粕,並以批判與繼承的立場和方法揚棄糟粕、吸取精華﹔四是力求深入挖掘、探求中國文化中具有普遍意義和普適性價值的中國智慧,使其真正成為文明社會的“生機源泉”和“精神紐帶”,以成為今天社會發展的思想文化資源。

“世界圖書出版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正在著手打造一套‘中國文化名師書系’,《中國文化通義》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本。” 中國出版集團公司黨組成員、中國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岩說,“這套書會邀請國內外的文化名人以通俗易懂的語言,闡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等諸多文化亮點,通過深入研究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提煉出來。讓世界讀者深入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從而增強中國文化的影響力,增強國人的文化自信。”

參加新書發布會的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中國哲學研究室副主任任蜜林指出,《中國文化通義》是李中華教授的代表作之一,不僅多維度地呈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要義與特質,而且將之放在古今、中西的大格局下來考察,對於中國文化的傳播、普及、宣傳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這本書全面而不失精要、平淡而不失深刻,立場鮮明、評價公允,學術與普及並重,著重揭示中國文化各個方面的內涵,娓娓道來。如把中國文化的基本特征概括為統一性、連續性、非宗教性、泛道德性、內傾性、中庸和平、鄉土情誼﹔把中國文化的基本精神概括為“文明以止”的人文精神、“天人合一”的思維方式、“和而不同”的共生哲學、“趨時適變”的生存智慧、“生生日新”的維新理念、“存而不忘亡”的憂患意識﹔等等。

總體看來,本書視野開闊、敘述全面、深入淺出。當前國家正在提倡“四個自信”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對於此書的出版發行可謂適逢其時,具有極強的現實意義。 

(責編:王誼帆、沈光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