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二維碼

5G時代的數字文化產業 跨界聯姻帶來"加速度"

葉曉楠 楊 潔 寧若鴻

2019年08月27日09:1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原標題:數字+文化,跨界聯姻帶來“加速度”

8月8日,創意雲南2019文化產業博覽會在雲南昆明國際會展中心召開,少數民族姑娘艷琴在現場網絡直播雲南特色文創產品。新華社記者 秦 晴攝

8月22日,工作人員在浙江省杭州市的2019全球閃存峰會現場展示華為自研的第5代智能SSD控制器芯片。龍 巍攝(人民視覺)

7月11日,市民在內蒙古呼和浩特市的內蒙古交通職業技術學校軌道交通實操室通過VR技術了解高鐵科技知識。王 正攝(人民視覺)

在一張長條電子屏上,手握一根“毛筆”,書法愛好者就可以“大筆揮墨”。由北京市數字內容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研制的“i墨”軟筆書法體驗台,仿真了“文房四寶”書寫環境,還原了毛筆書法過程的體驗。據悉,這款“i墨”軟筆書法體驗台技術專利已轉讓給一家企業,促進了數字內容與文化創意領域的基礎研究成果向產業應用的轉化。

數字文化產業是以文化創意內容為核心,依托數字技術進行創作、生產、傳播和服務,呈現出技術更迭快、生產數字化、傳播網絡化和消費個性化等特點。

8月3日,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東方文化與城市發展研究所、中國社科院中國文化研究中心,聯合騰訊社會研究中心等單位共同發布了《數字文化產業發展趨勢研究報告》。報告初步估算指出2017年數字文化產業增加值約為1.03-1.19萬億元,總產值約為2.85-3.26萬億元。

“增速快、體量大、高質量,這是數字文化產業呈現出的特性。”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向勇對本報說,“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和智能技術發展,尤其即將邁入的5G時代,在技術的驅動下,數字文化產業將呈現繁榮景象。”

數說故事

文化精品探索“網紅式”變革

在今年7月舉行的“融古鑠今 無界未來——數字故宮發布會”上,故宮一次性上新了7款數字產品。其中“故宮名畫記”改版后將數字化繪畫藏品增至345幅,新版的名畫細節更為逼真,細到《步輦圖》中人物服裝胸前的錦繡花紋都纖毫畢見。

故宮的文化通過數字技術讓歷史走進了千家萬戶。多款故宮APP陸續上線,“全景故宮”涵蓋故宮所有開放區域,游客打開網頁或手機,點擊VR模式,享受沉浸式體驗,可以“走”進大殿,甚至“坐”上龍椅﹔官網推出的“數字文物庫”,在公開186萬余件藏品基本信息外,首批精選了5萬件高清文物影像進行展示,未來,這個數字還將不斷刷新﹔建筑類主題微信小程序“故宮:口袋宮匠”,將故宮屋檐上脊獸化身為“紫禁城建造小分隊”,幫助玩家在游戲中體驗搭建“養心殿”、“慈寧宮”等宮殿的過程。

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表示,全新的數字時代,“數字故宮”將不斷做出有益嘗試,讓紫禁城和文物鮮活起來。

在數字技術加持下,更多文化精品展現文創的新面貌。6月,在線數據庫產品《歷代進士登科數據庫》上線,資源共計10萬余條,內容涵蓋歷代進士登科人物資料,為學者研究提供了便利﹔“數字敦煌”資源庫上線以來不斷豐富,還開通了英文版。30個經典石窟,跨越了北魏、西魏、北周、隋、唐等10個朝代。全球各地的網友都可欣賞石窟內部文物的高清圖像,還可以進行VR虛擬現實體驗。

數字技術“聯姻”文化,也激發了文化產業的二次創新。

閱文集團聯席CEO吳文輝告訴本報,在IP的開發上,數字技術讓精品內容能夠實現多元化衍生的可能。2018年,閱文集團共授權130余部網絡文學作品改編為影視、游戲、動畫、漫畫等娛樂形式,如影視劇《扶搖》,動漫《擇天記》等,都是由網文作品衍生而來。而人氣IP《全職高手》通過數字技術挖掘,實現了影視、動漫、出版、聽書等多業態領域全鏈開發。

電競與傳統文化碰撞也擦出了火花。今年4月,在人民電競戰略發布會上,人民電競宣布將與騰訊電競展開深度合作,讓電競體育與城市文化相結合,在全國多個城市打造集電子競技、城市文化、大眾娛樂、教育等方面的創新生態模式,助力中國電競行業的健康發展。

武漢大學國家文化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陳庚對本報說:“當步入網絡傳播時代,傳播媒介和載體愈加多樣化,尤其是數字化技術在傳播領域的運用,使數字傳播超越傳統的紙質傳播、電子傳播等途徑和方式,為文化發展帶來了更迅捷、更有效的傳播效果。”

打破壁壘

文化產業全鏈條跨界升級

在雲南昆明,正在建設中的昆明融創文旅城將以玉龍雪山為原型,給“春城”帶來特別的冰雪體驗﹔打造20米LED環幕,將創造如臨其境的雲南風光體驗……這是融創西南的一個縮影,將時尚文化精神加進文旅產業,打造具有西南特色的歡樂文旅產品體系。

正如《數字文化產業發展趨勢研究報告》所預測:數字文化產業目前已經成熟的商業模式仍主要側重於消費互聯網,但正在向包括產業互聯網在內的更多經濟領域拓展。未來與產業互聯網的融合,尤其是在文化旅游融合為代表的產業互聯網發展,以電競等為代表的文化和體育及相關產業融合發展,將是推動數字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機遇。

數字技術帶來了文化產品開發的精准升級。

在產品開發上,阿裡巴巴文化娛樂集團大優酷事業群高級副總裁兼CTO庄卓然透露,選擇雷佳音出演《長安十二時辰》中的張小敬,是用阿裡的智能預測平台——“魚腦”多維度數據對比分析出來的﹔中國知網近期發布了中國知網大數據智庫平台,通過對政務數據、行業數據、公共數據與知網知識數據的融合分析利用,將各種文字、音頻、視頻信息資源整合為統一的知識庫,實現智慧化應用。

數字流、科技流、信息流也帶來了文化產業線上與線下的跨界融合。

在線上,雲南省和騰訊合作“一部手機游雲南 ”,整合了物聯網、雲計算、人臉識別等多項技術,實現了刷臉入園、高速公路無感支付、AI識你所見等功能,並構建起全域投訴、數字誠信、數字消費等雲南旅游產業體系﹔浙數文化攜手度勢體育,開拓電子體育賽事上的合作,打造以浙數文化為核心的數字體育產業集群,共同推動杭州成為全球數字體育文化中心。

在線下,十二棟文化通過將IP衍生品投入“LLJ夾機佔”線下娛樂門店,用戶以“夾娃娃”的方式得到他們喜愛的產品,從而幫助百余位IP原創作者盈利﹔平台網易雲閱讀攜手社交推理游戲平台劇本殺APP,將一部劇本改編成社交推理游戲,去年12月在北京三裡屯舉辦了一場主題劇本殺體驗活動,嘗試作品社交化的新玩法。

數字文化產品界限還在不斷打破。北京酷雲互動科技有限公司合伙人兼副總裁呂海媛告訴本報,酷雲互動與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合作搭建互聯網大屏地震預警信息系統。當地震發生時,由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大陸地震預警中心將預警信息傳遞給酷雲互動,再通過專利技術ACR實現對大屏終端的定位,精准選擇誤差在50m之內的家庭內外所在終端推送,提醒用戶避險,減少人員傷亡。

“數字技術的發展打破了文化產業的一些壁壘,產生了新載體,不僅為傳統相關產業賦能,還在數字生產中進一步融入數字加工、數字創意等內容,使得產業趨於一體化。”向勇說。

5G時代

數字文化產業爆發將至

去年1月,在國際化創意方案競賽上,挑戰賽主題定為“基於百科數字博物館平台,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助力博物館文化在全球的傳播?”來自冠軍團隊的5位跨國成員通過VR虛擬現實技術,“復活”各大博物館的藝術大師,親自給用戶當“導游”,為觀眾介紹自己的作品以及藝術風格和藝術成就。

《數字文化產業發展趨勢研究報告》指出,以5G為代表的下一代通信技術(基礎設施),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能對當前數字文化產業發展產生顛覆性的影響。

6月6日,隨著工信部正式向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廣電發放5G商用牌照,我國正式進入5G商用元年。6月,在2019世界移動大會上,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央視財經頻道、上海總站在現場設置超高清互動體驗區,成功實現我國首次5G+8K電視節目信號傳輸測試﹔6月12日,由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等各方合作創立的文化和旅游產業人工智能應用實驗室正式啟動。

更多企業看到了跨界創新的可能性。吳文輝告訴本報,“閱文集團攜旗下智能硬件‘口袋閱’與廣東聯通達成5G戰略合作。雙方將在IP平台及智能硬件領域展開深度合作,共同探尋閱讀、游戲、視頻等產業鏈領域在5G時代的新可能。”

“5G 將引發一場生活方式的革命,整個數字文化產業也會因此發生顛覆式的改變。”騰訊集團副總裁、騰訊影業首席執行官程武說,“如何讓科技的進步為我們創造更美好的生活?騰訊給出的答案是新文創。”據悉,騰訊與敦煌研究院的合作中,其旗下游戲、音樂、動漫等業務,都以不同方式參與其中。

“隨著5G時代到來,數字技術催生新產業、新業態可概括為數字技術對傳統文化產業的產業化運作和改造,如慕課等線上教育平台以及數字藝術展示、有聲讀物等數字出版產業。” 陳庚對本報分析說。

“顛覆性的場景,可能出現在生活裡的其他領域。比如,不只是手機屏,未來汽車和地鐵裡的各種屏都可能成為交互中心。另外,數字文化不僅提供文化消費品,未來還將成為生產的助手。”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國內智庫部主任黃斌說道。

《數字文化產業發展趨勢研究報告》介紹,5G時代的文化產業可能催化出三個場景:將真正地推動“虛擬現實/增強現實/混合現實(VR/AR/MR)”技術實現商用,進而形成產業規模﹔低時延高可靠帶來的諸如遠程醫療、無人駕駛等技術的應用﹔推動萬物互聯而帶來的大規模物聯網業務。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東方文化與城市發展研究所所長楊曉東分析,目前,我國數字文化產業正處於新一輪爆發性增長的前夜,呈現三大特點:一是以5G為代表的新技術在產業發展中的作用日益重要﹔二是目前商業模式仍主要側重於消費互聯網,但正在向包括產業互聯網在內的更多經濟領域拓展﹔三是從國內市場競爭邁向全球市場競爭。

展望數字文化產業的未來發展,向勇對本報說:“數字文化高質量內容把關、新型復合型人才的培養都是數字文化產業進一步發展需要解決的問題。”

(責編:王誼帆、沈光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