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二維碼

兒童閱讀與童書出版的思考

譚旭東

2019年04月24日09:23  來源:中國文化報

進入新世紀,媒介環境發生變化,由報紙和電視媒體為主的環境進入了新媒體的環境。尤其微博、微信和公眾號等出現后,兒童文學創作、童書出版和兒童閱讀的生態都變了。兒童閱讀生態的良性,是童書出版的一個重要保証﹔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兒童閱讀,就不會有真正意義上的童書出版。近幾年,兒童閱讀推廣和童書出版都很熱鬧,也存在一些問題。最新的數據顯示,我國成年人國民紙質圖書人均閱讀量為4.67本,與去年持平,但18歲以下未成年人圖書閱讀量有所下降,值得關注。

新媒體環境下的兒童閱讀與童書出版

很多兒童文學作家和出版人直接在微信群裡講微課,推薦自己的新書,還在公眾號裡宣傳和營銷,效果很好。童書出版也受此影響,不但改變了編輯與作家的交流方式,還改變了出版社與讀者之間的交流關系。有了微博、微信、微信群和公眾號,出版社可以直接與讀者交流,也就是說,可以繞過書店和其他銷售渠道,直接與終端接通。這是一個新的語境和挑戰。

目前,兒童閱讀有三個方向性問題需要搞清楚:一是兒童最需要讀什麼?二是目前兒童閱讀推廣做什麼?三是兒童閱讀需要童書出版做什麼?兒童閱讀如果跟風,童書出版也跟風,特別是童書出版跟著閱讀推廣走,那可能會陷入市場陷阱,付出不應有的代價。

兒童閱讀存在不少問題。主要有五方面:一是家庭兒童閱讀缺乏科學性,很多家庭開始重視了,但並不知道如何做好兒童閱讀,父母不知道什麼是親子閱讀,不會選書,也缺乏兒童閱讀的方法,更認識不到親子閱讀的價值。二是學校閱讀有問題。現在很多中小學有圖書館,也配備了不少書,但也存在中小學圖書館配書質量低,多是文化公司操作,出版社出版的正規、優質的童書進不了館配流程,學校閱讀存在質量低下的問題。而且語文老師對閱讀還有一些錯誤的認識,他們的閱讀素養還有待提高,需要對之進行教育培訓和兒童閱讀指導。三是社會兒童閱讀推廣機構過度商業化,尤其是這些推廣機構充分利用新媒體,使得各種信息混亂,各種聲音蕪雜,讓家長和老師無所適從。四是圖書館活動不到位,圖書館屬於公共公益閱讀場所,但不少圖書館做的是商業閱讀的事。五是新媒體閱讀推廣還有很多空間,還需要更加專業化的行為。由此來看,兒童閱讀指導和推廣還需要做很多工作,需要真正有責任心、有良知的專業人士來做大量工作。

兒童文學是否進入“黃金時代”

兒童閱讀尤其需要讀經典,但實話說,中國兒童文學一百年來,還缺乏經典,還沒有世界經典。近十來年,兒童文學很熱鬧,童書出版市場上升,紙質媒體和新媒體及兒童文學小圈子所謂的“黃金十年”,好像並不完全屬實。作家王安憶在一次論壇上,就對文學圖書走出去提出了一些看法,中國童書出版走出去的質量還有待提高。出版數量多,並不意味著就是出版大國。童書出版不能以數字論英雄的思維,說兒童文學和童書出版進入了“黃金期”,有媒體炒作的嫌疑。目前,市面上的混亂信息很多,很容易讓人失去判斷力。從世界經典的兒童文學來看,其作品裡都有一個感人的兒童形象,中國兒童文學塑造過多少個讓眾多兒童感動的兒童形象嗎?我們很多兒童文學作家從各個學校走過、講過,甚至是地毯式簽售,但他們走后沒多久,孩子們都忘記了。其實,兒童文學和童書出版有相當一部分人是在哄孩子,而且兒童讀物裡平庸的書、低質量的書的比例最大。要認識到,兒童文學和童書出版是市場化、世俗化最厲害的區域。可以說,當前的童書出版,有幾個點需要正視:一是兒童文學和童書出版並沒有進入繁榮和黃金期,只是熱鬧季,或者說亂象紛呈期。二是兒童文學和童書出版原創力並沒有爆發,仍然需要得到有效提升。三是少量的優秀者,做到了對高品質的堅守,是兒童讀者所期待的,但相當數量的家長和語文老師尚未認識到他們的價值,我們要對此有清醒認識,採取措施,尤其是學會向經典致敬。

走出童書出版的三個怪圈

進入新世紀,兒童文學和童書出版好像就是一個巨大漩渦,讓幾乎所有的出版社都卷進來了。最新的數據顯示,全國有550多家出版社在做童書。但大家不難發現,童書出版有三個怪圈:一是原創乏力,作家資源有限,大家卻都在爭搶,於是,一方面新人、新作得不到有效挖掘,另一方面名作家、作品重復出版。這樣,損壞了童書創作與出版生態,也損害了出版社自身的利益,尤其是創作與出版的誠信體制崩潰,對讀者也是不負責任。二是圖畫書出版陷入了瘋狂的引進狀態,一方面歐美圖畫書資源有限,另一方面國內圖畫書出版無序,結果造成了凡是歐美圖畫書都被貼上經典標簽出版。三是歐美童書幾乎悉數被中國出版社和文化公司購買版權,但本土童書都是廉價輸出,甚至是免費輸出。童書圈內人都知道,博洛尼亞童書展就變成了中國出版機構一窩蜂地去搶購外版圖書,以至於一個歐洲小國的小出版社的一本圖畫書,同時被十幾家中國出版商爭取,結果哄抬價格,彼此都受傷,但國外的出版商心裡樂開了花。童書出版機構都變成了歐美童書出版的引進發行商。這嚴重傷害了國內原創,也傷害了童書出版的創造力。

大量引進,也培養了出版業的懶惰性,越依賴外版,越缺乏創造力﹔越沒有創造力,越依賴引進。最后,童書出版形成了惡性循環。且依賴於引進,出版社缺乏原創品牌,最終會倒掉。而且沒有原創品牌,作家也很難生存和成長。

童書出版的方向

兒童閱讀和童書出版問題不少,那麼,童書出版的方向何在?

第一,破局。進入新世紀的十多年,圖畫書由冷變熱,將來會回到常態。圖畫書只是過渡性圖書,是親子閱讀的一個品種,不是閱讀的全部。過度宣傳也不可能改變它只是一個童書品種的事實。部分作家已經過度消費,快耗盡元氣了,加之嚴重的版權爭奪和重復出版,已經傷害了很多出版社和讀者,因此會很快降溫。總體來看,無論是暢銷書作家,還是其他比較有名氣的兒童文學作家,都面對素養不斷提升而滿足童年優質閱讀的挑戰,因此,要挖掘其他經典、其他新人。家庭教育和語文教育也是一個新的增長點。童書出版要解決家庭教育、親子閱讀和語文教育的問題,才會更有前景。

第二,新機制。在現在機制下,我覺得童書出版可能有三個長效發展模式:一是名家工作室,即出版社與名家建立利益共享、產業共生關系的平台,共同打造圖書名牌。二是主題圖書系列開發,即針對特定的讀者需求,就某一個主題開發系列圖書,形成一個閱讀群,並盡可能促成產業鏈開發。三是建立自己的圖書銷售渠道,尤其是開發集網絡書店、讀者交流、閱讀推廣為一體的平台。這三種模式一旦做好,即可以讓出版社變得更專業,更具有市場競爭力與影響力。

第三,做好原創。出版社一定要盡量扶持做好原創,既要做好培養,做好宣傳,又要做好營銷。尤其是好的營銷是對好作者、好作品的尊重。當然,作者也要盡量創作好作品,以好作品贏得編輯、讀者的尊敬。同時,作者也要盡量配合出版社宣傳營銷,讓自己的作品獲得更大的價值,這也是對出版社和編輯勞動的尊重。

第四,新媒體傳播。目前,急需建立一個能夠全面准確地反映兒童文學創作、兒童閱讀指導和童書出版信息的新媒體數據與傳播平台,能夠讓讀者了解兒童文學、兒童閱讀和童書出版的真實狀況,並能夠給孩子、家長和語文老師以充分的閱讀指導。新媒體平台的建設還可以加快中外兒童文學、童書出版的交流,還可以拓寬童書出版的視野,實現兒童文化傳播的大眾化。

(責編:王誼帆、沈光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