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二維碼
張 玲
2019年04月17日09:49 來源:中國文化報
4月10日至12日,以“閱讀新時代,城市新動能”為主題的中國圖書館學會第二屆城市圖書館學術論壇在湖南省長沙市舉辦,來自全國23個省區市的90多家公共圖書館、高校圖書館的300余名代表參加了論壇,圍繞“城市圖書館服務創新與效能提升”展開深入探討和交流。部分城市圖書館在推動服務效能提升和創新融合發展方面探索出的經驗做法,在論壇上得到業界的充分肯定。
便民閱讀空間:
讓讀者更享受
2017年5月,陝西省安康市建成首家24小時自助圖書館“安康閱讀吧”,對外開放一年間,接待讀者逾8萬人次。“這相當於我們很多縣級館兩三年的讀者接待量。這樣一個無人值守、成本相對較低的閱讀吧能有這樣的服務能力和服務效果,出乎我們意料,也引起我們深思。”安康市文化和旅游廣電局黨組成員、安康廣播電視台台長付波說,“安康市計劃在市中心城區建設20個‘安康閱讀吧’,方便市民閱讀。”
在廣東省韶關市,“風度書房”是城市的文化亮點。據韶關市圖書館館長陳偉清介紹,第一間“風度書房”於2017年6月開放,至2018年底,韶關市區已建成20間書房,接待讀者超過100萬人次。“書房為讀者在鬧市開辟了安靜閱讀的角落,讀者在此可享受到方便、舒適且24小時不打烊的閱讀體驗。每間書房都有自己的主題,且每周舉辦至少兩次‘風度沙龍’。”陳偉清說。志願者是書房閱讀服務的中堅力量,至今年初,“風度書房”注冊志願者超過700人,累計服務時長近1萬小時。據了解,韶關市已連續兩年將“風度書房”建設作為市政府“為民辦實事”十大工程之一。今年,還將在韶關市轄三區再建10間書房,全市7個縣也將各建2間書房,屆時,韶關市“風度書房”總數將達40余間。
在四川省成都市,成都圖書館充分發揮當地實體書店點位多、環境好、市場敏銳度高的優勢,創新推出公共圖書館進駐實體書店的館店合作模式,首批推出20個“城市閱讀空間”,在共建共享的原則下,按照成都圖書館總分館管理辦法進行統一編目、配送、管理和服務。
記者在論壇上了解到,部分城市圖書館還將全域旅游與圖書館服務結合起來,打造旅游閱讀空間,為文旅融合背景下的城市圖書館建設提供了新的發展思路。例如浙江麗水將書吧融入當地民宿,讓城市圖書館向鄉村旅游領域延伸。
品牌閱讀活動:
讓讀書更具魅力
讓讀者愛上閱讀,讓閱讀成為習慣,除了搭建起便捷舒適的閱讀空間外,也離不開豐富多彩、主題鮮明、生動趣味的閱讀推廣活動。
論壇上,吉林省長春市圖書館青少部主任於雅彬分享了該館推出的“小樹苗”親子閱讀系列活動。2016年初,長春市圖書館將原有零散的親子閱讀活動進行整合,推出“小樹苗”親子閱讀品牌,涵蓋繪閱故事會、手工坊、閱讀沙龍、社會實踐等10個子項目。“整合后的‘小樹苗’親子閱讀品牌影響力顯著提升,有效推動了社會更加關注兒童閱讀,強化了‘陪伴與溝通’的親子閱讀理念。”於雅彬說。
長沙市圖書館推出的“閱天下·邂逅圖書館之美”游學閱讀活動,倡導讀者將閱讀、旅行、學習和社會實踐相結合,密切了人、書、館、城的聯系,讓讀者在詩與遠方的旅“圖”中感受圖書館的溫度。上海社會科學院信息研究所研究員王世偉評價:“這是城市圖書館在文旅融合中的創新之舉,將閱讀和旅游結合在一起,在擴大圖書館影響力的同時,也能激發人們關注閱讀,豐富群眾文化生活,游覽的模式也將對旅游發展產生積極作用。”
人性化服務:
讓城市更有溫度
“城市圖書館是一座城市的文化窗口,孕育著城市的文化底蘊,而提升城市圖書館的服務效能在當代具有重要價值和意義。”中國圖書館學會副理事長、公共圖書館分會主任劉小琴說。
“新時代城市圖書館要提高服務效能、滿足人們的基本文化需求,就要提供既有溫度又有梯度的服務。”長沙市圖書館館長王自洋認為,圖書館的溫度一方面是指保基本、全覆蓋,另一方面則強調服務的規范化、標准化﹔而提高圖書館的梯度則要通過提供精准個性化、多元差異化的服務來實現。
據了解,長沙市圖書館以總分館為城市閱讀服務體系架構,讓閱讀滲透到市民生活深處。截至今年3月底,長沙市圖書館總分館達110家,流動圖書車服務點88個,建在街區、地鐵、公園的自助閱覽室或相關設施達20個,構建了“15分鐘閱讀服務圈”。“人性化是服務的高層境界。”王自洋介紹,長沙市圖書館將品牌服務、資源發展和信息服務梯度化,推出了“青苗計劃”“書香長沙·百師千課”“走讀世界”“側耳傾聽”等針對不同讀者群體的人性化、差異化的閱讀服務品牌。
人工智能與圖書館服務創新和效能提升也是本次論壇的一個重要議題。記者在論壇上了解到,人工智能目前已在全國多地的城市圖書館普遍應用,包括圖書盤點機器人、機器人咨詢館員、人臉識別借還書系統等。“借書還需要圖書証的時代要過去了,人工智能將重新定義圖書館、圖書館員和圖書館學。”王世偉認為,應該以發展的眼光布局人工智能在圖書館服務中的初步應用與發展,使人工智能技術充分滲透到圖書館服務中。通過人工智能技術,可以將圖書館數據轉化成觀察分析圖書館閱讀發展與變遷的工具,這將幫助管理者更有針對性地創造並引領閱讀需求。
(責編:王誼帆、沈光倩)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台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新媒體大樓
電話:010-65369995
郵箱:jinbao@peopl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