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二維碼

文言文寫作的當代傳承

曹辛華

2019年03月04日09:56  來源:光明日報

由於各種歷史文化原因,當前不少與文言文教學相關的老師、編輯等處於研而不創或教而不創的狀態。詩詞寫作目前雖有改觀,但並不樂觀,問題很多。當前教育部門等均已發現此類問題,逐漸在糾偏、矯枉。如新近教育部在高校設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時,分別在上海大學與首都師范大學立項“中華古詩文吟誦與創作基地”,其中就含有文言文吟誦與文言文創作的內容。然而,關於文言文寫作的當代傳承問題,還需要我們專門探討。按語言句式來分,文言文可分為文言韻文與文言散文兩類。文言韻文如詩、詞、曲、賦、對聯、銘文、祭文、傳統戲曲唱詞等﹔文言散文如書牘、序跋、筆記、字說、碑志、傳狀、謝啟、賀啟等應用文,評論、批評等學術文章,文言游記、文言小說等記敘類文章。駢文也屬於廣義的散文范疇。目前,人們對詩詞、對聯等文言韻文寫作的傳承已有足夠的重視。對后者,還處於不自覺狀態。當前對文言文寫作的傳承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方面是在文言文的閱讀教學時涉及文言語法或作法。此點中小學語文教學中已有不少內容,而大學中文系的古代文言文獻的閱讀與教學也多有涉及古人文言文寫作法。另一方面,在當前的文言文寫作教學中,僅涉及當代如何進行文言韻文寫作,對文言散文的當代寫作問題卻缺乏深入探討,對傳統文言教化在當代的傳承問題也缺乏認知與研究。

當前人們對待文言大多採取隻閱讀不寫作的態度,隻有少數愛好者寫作,文言文章寫作呈現的是“古董復制”狀態。如古代文史研究者寫作文言者為少數﹔廣大詩詞寫作愛好者也多寫文言韻文,不寫文言散文,特殊的散文——駢文,寫作者就更少。若按職業分布看,從事古代文史教學與科研、編輯出版者較多,一些書法、國畫等文藝工作者也寫文言文章。若從年齡分布來看,文言文章寫作者年齡呈降序。這些寫作者大多與從上世紀前半葉出生的文人共時,有共事或共同的學習環境。新近由於國家對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視,有一批青年學子突起,形成新的“文言文寫作特像”。如曾有學子以“赤兔之死”得滿分作文,當時引起激烈爭議,后來被破格錄取上大學。又如這幾年一出新聞人物就在網上熱傳的史記體某某傳,或仿陋室銘等古文寫成滑稽文等。若從當前人們寫作的文體分布來看,除了詩詞寫作涉及文言小序情形外,楹聯的寫作最多。楹聯,可以說是最短小的文言文。銘文文體在當代被運用得也較頻繁,這與銘體的歌頌、銘記功能有關。記體也被使用得較多,當前物質文化豐富,大量亭台樓閣、園林場館等的出現,就需要典雅精練的文言來記述其過程與意義以移風易俗。祭文以其庄重典雅在當代也常用。這與當前祭祖文化的盛行有關,是慎終追遠的體現。另外,序跋,與古代文史相關的論著者也多用文言書寫。筆記體也是如此。仿寫前代名作,也是當代文言寫作突出的現象。需注意的是,一些古裝影視戲劇也多用到文言。當前的網絡語言也多有用文言語匯來增加趣味或節省時間。

文言文寫作在當代傳承大有必要。當前人們對舊體詩詞越來越重視,各地有詩社、各單位有詩社、不少團體有詩社。而同是古代文體,文言文體的教學與學習到了當代卻處於無序、不自覺狀態。專門的文言文閱讀教學有,但寫作卻被忽視。這固然與文言文章多實用少文採與情採有關,更與大家一直使用通行的白話文寫作有關。但這並不是說當前傳承文言文寫作不必要,相反,本人認為大有必要。其理由與意義主要有六。

其一,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必需。優秀傳統文化不僅包含哲學經典、史學經典,還應當包括文學經典。而文學經典又可分為古代經典文言作品(韻文、散文)與傳統文言文體兩種。傳統文言文體是千百年來人們發現、發展與運用的表達文體,有極強的生命力。詩詞文體如此,其他古代常用的散文文體也並沒有消亡,而且還被人廣泛使用著。前面所提到的文言寫作現狀即可說明。

其二,學習文言文寫作有助於更好地閱讀文言文,理解與傳承文言文中的精神與思想。寫作多了,語感就會增強,閱讀文言文時句讀就容易,閱讀就更暢快。文言文的寫作可以提升學子對國學經典的閱讀興趣,深入經史子集等優秀傳統文化文本內部,真正傳達出其中的優良精神。傳統文化的原始載體基本上為文言文獻,有一定的文言寫作基礎,無疑有利於對這些文獻的正確解讀。其“以文促學”“以寫促讀”的作用不可低估。

其三,當前要建設有中國特色的文化,而文言文寫作也是極有特色的。作為文言韻文的詩詞寫作目前已基本步入正軌,而文言散文的寫作卻明顯滯后。這就需要我們加強。文言文體在當代通常用於庄重的場合。有一定的文言寫作水平,可避免在用文言文體表達一些重要的場合、重要的問題時出現不妥、不合傳統、有違“立言得體”的情形。

其四,學習文言文寫作,對我們真正了解、體會古代經典文學或著作的寫作過程與藝術特點有一定幫助。正如對詩詞藝術的講解,有一定的創作經驗會更好把握古代詩人之用心、藝術之經營一樣,文言文寫作是教授、閱讀古代文史應當具備的素質。這樣也可扭轉當前大多數教授文言文閱讀的老師在寫作素養方面的長期不足,扭轉隻教字句,不管寫作文法及其藝術的局面。

其五,文言文寫作不僅對教授文史的教師有幫助,對當前秘書以及從事詩書畫等傳統藝術的人士也有重要作用。一些秘書通常會用到文言文體,特別是在庄重場合運用的文書多用雅訓的文言。如為詩詞者,將題序寫成白話或者不通順,縱好詩也被辱沒、遮蔽﹔書法家如果寫白話文又不合適,總寫他人之文也不妥,若能以我手寫我文,就比較合適。而畫國畫者,通常遇到長篇題跋,用白話顯然不般配。而文言寫作訓練正可充實、補缺。

其六,文言寫作也是傳承優秀文化遺產的需要。文言文寫作在當前時代,屬於高雅藝術,值得提倡。當前來看,能寫好“古色古香”的文言文者少之又少。不能因為當前通行的是白話文寫作,就將文言文寫作徹底排除。事實上從20世紀20年代到今天,還是有文言寫作一直存在的。某種程度上,文言散文寫作比之詩詞寫作已有“非物質文化遺產”“藝術遺產”的性質。誠然,大多數場合,文言寫作淡出了,但由於文言文具有典雅、凝練、精致等特點,還是值得我們在一定時空裡恰到好處地運用。如與古代文史相關的著述、藝術甚至產品如果用白話文章來相配,就顯得違和。新近教育部在遴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時,批准“中華古詩文吟誦與創作基地”項目建設,將古文加上,這意味著從國家層面已意識到文言文創作的傳承也當納入。

為了更好地傳承文言文寫作這一與古典詩詞寫作一樣的藝術遺產,應有多種方式、多種方法。如大學有中文專業者可開設必修課或必選課,主要培訓中文本科、研究生,特別是師范生學習文言文寫作。又如創辦專門培訓班,對青少年喜好文言寫作者進行培訓。最好與大學中專門從事古代文史工作的學者聯合,有理論指導等支撐。在教學方法上,當採取寓教於樂,以激發興趣為主。還可適當開展文言文寫作比賽,引導更多愛好者。嘗試文言文教學上的讀寫同步。一方面加強文言文閱讀,隻有在閱讀大量范文與國學經典的基礎上,才能寫出更好的古風雅言。另一方面,打破原來隻閱讀不寫作的門限,鼓勵文言寫作。這樣才能真正傳承優秀傳統文化。

最后,本人談一下文言文寫作要不要全面普及的問題。文言與白話的論爭,在100年前已有結論。白話寫作當是主流,這是新民的需要,也是言文合一的需要,更是現代化文明建設的需要。但並不是說,當前不能以文言方式寫作。一直以來,文言文寫作像古典詩詞寫作一樣從未停歇。但是本人不贊成全面普及文言寫作,特別是在中小學全面開展。新近有人提出文言文教復興與聯名上書教育部恢復文言文寫作教學之事,對此,本人觀點主要有五。其一,當前文言寫作是小眾行為,正如愛好舊體詩詞寫作一樣,所佔全國人口不到千分之一﹔其二,文言文寫作當前生存環境已與它原來的生成與生存土壤大不相同了﹔其三,當前文言文寫作的教師素養也不同過去學堂先生,教授閱讀文言文主要目的是方便閱讀文言文獻﹔其四,文言文寫作已過時,讓所有中小學生都學寫文言文,在增加他們負擔的同時,也有開歷史倒車之嫌﹔其五,文言文寫作有必要,對從事古代文史教學、研究者,對從事古代藝術工作者均有必要,而不必全民皆文言寫作,正如將古代瓷器藝術發揚光大,隻需部分愛好者、志願者即可。當前文言文寫作,實際上有“非遺”的性質,隻要有人喜歡、願意寫作,使之真正良好地傳承下去即可。也正因此,本人反對用“復興”一詞,主張用傳承。傳承,其實也就是復興的表現,若將復興理解為重新興起還可以﹔如果說成文藝復興一樣,竊以為不可,當是藝術傳承的新動向。

總之,我們提倡文言文寫作在當代按各取所好的方式來開展,當有真正文言寫作經驗與學術水平的老師來擔當此重任。特別是在高校古代文史專業的研究生中當積極推動,廣泛展開,這樣可培養后備的文言文寫作師資。文言文寫作教育適度開展大有必要、大有可為,有利於優秀傳統文化——文言寫作藝術的傳承久遠!

(作者:曹辛華,系上海大學文學院教授)

(責編:王誼帆、沈光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