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二維碼
記者:新出版圖書平均定價已漲到68.5元,這引起了讀者、出版業等各方的熱議,書價問題為何備受關注?
鄔書林:書價問題總會引起文化界關注,因為通過書價可以小中見大。
圖書與其他商品不同,書中的內容價值關乎文化的傳承、科技的發展、教育的興盛。從唐代開始,人們就關心書價,《山堂肆考》載:“唐元載為相,奏以千錢購書一卷。”20世紀80年代初,英國在加入歐盟時討論要不要對圖書征稅,《泰晤士報》在頭版刊文指出,向出版征稅引起書價上漲,就是對科技的征稅、對文化的征稅,對英國的未來征稅。
對書籍等出版物的尊重,就是對知識和創新的尊重,這是我們引領創新的關鍵。當今世界最高水平的科技期刊是價格最高、盈利水准最高的。價格具有杠杆作用,對於知識與創新來說,書價就是杠杆中的杠杆。
所以說,書價問題看似是個小問題,但以長遠的眼光來看,實際上是關乎知識文化傳承與發展的大問題。因此,把書價漲幅控制在適當范圍內至關緊要。
記者:您認為我國的書價是否偏高?我們該如何看待書價上漲這個問題?
鄔書林:改革開放40年裡,黨和政府對書價問題一直十分重視,我國的書價並沒有西方國家那樣高,總體來說在可控、合理的范圍內。整體上講,我國書價上漲,有合理的部分,也有不規范的地方。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居民消費水平的提高、各種原材料價格的上漲,書價應當有相應的提高,一點不漲的話,圖書業存活發展也很難。舉一個例子來說,40年前中國工人的平均工資是幾十元,現在的平均工資是幾千元,工資漲了近100倍,但書價並沒有達到這樣的漲幅。
但眼下,“價格戰”等問題導致的書價虛高已經嚴重妨礙出版業的發展,不合理的亂象需要引起知識界以及整個社會的高度重視。特別是它們已經成為圖書銷售的主要渠道,我們呼吁它們關注圖書行業的未來。如今,按照經濟規律和文化規律,形成科學的行業規范、保証出版發行行業的正常持續已十分緊迫。
記者:圖書線上低折扣的現象,會影響實體書店的發展嗎?
鄔書林:去年實體書店圖書銷售出現負增長,而網店銷售則繼續保持高速增長,增長率為24.7%。為減緩電商對實體書店的沖擊,近些年,國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扶持實體書店。2018年6月,財政部發布了《關於延續宣傳文化增值稅和營業稅優惠政策的通知》,規定自2018年1月1日起至2020年12月31日,免征圖書批發、零售環節增值稅。對實體書店實行免稅等措施就是為了“保價”。
圖書作為一種商品,首先要符合市場規律和價值規律。但圖書具有文化屬性。如果完全不加干預、完全受制於市場,就會產生一些市場亂象。
記者:圖書合理定價有哪些國外經驗可以借鑒?就我國而言問題解決的關鍵點在哪裡?
鄔書林:要把該漲的漲上去,不該漲的、“虛高”的部分,通過政府調節、行業自律等措施進行干預調解。
解決書價的問題,我們還要吸收古今中外的各種經驗。比如德國、法國、日本等許多國家和地區都實施圖書的“實價銷售制度”,也就是按圖書實際定價進行銷售。“實價銷售制度”經歷了幾十年的討論,許多國家的反壟斷法律都為這一制度“開綠燈”。
希望政府、出版界、企業、大型電商平台都可以站在文化發展和民族未來的角度看待圖書行業的問題。最重要的是,將社會責任放在第一位。
(責編:王誼帆、沈光倩)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台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新媒體大樓
電話:010-65369995
郵箱:jinbao@peopl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