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二維碼

二維碼

文創產業成長需財稅扶持

施宏

2018年12月13日10:47  來源:人民網

為保持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的良好發展勢頭,建議完善文化創意產業知識產權保護的相關法規政策,從頂層設計出發規范文化創意產業的行業標准,提高財政支持政策的針對性。

當前我國已進入經濟新常態,文化創意產業是實現穩增長、調結構、促轉型的重要抓手。對北京而言,大力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是新形勢下加快落實首都城市戰略定位、推進非首都功能疏解、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建設國際一流和諧宜居之都的內在要求和重要抓手。

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欣欣向榮

從2006年以來,北京市提出大力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戰略決策,制定了一系列產業促進政策措施。據北京市統計局的統計數據,從2014年~2017年,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收入水平持續增長,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從產業結構來看,軟件、網絡及計算機服務、廣告與會展服務、文化用品設備生產銷售及其他輔助、藝術品生產與銷售等產業收入規模位居前列,而這些產業也正是文化創意產業體系中具有更高附加值和發展潛力的核心產業。

伴隨著產業規模的不斷擴張,北京文化創意產業的地方級稅收也呈現出顯著增勢。據北京市稅務部門統計,2014年~2017年間,稅收收入規模從316.5億元增長到483.7億元。隨著文化創意企業發展環境的日益成熟,該產業的稅收貢獻率呈現出逐漸恢復並有所提高的趨勢。

目前北京按照土地集約、產業集聚、功能集中的原則,科學規劃布局,打造核心演藝功能區、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功能區、文化交易功能區、文化保稅功能區、影視產業功能區等20個文化創意產業功能區。有些功能區呈現跨區分布的特點,以業態的發展方向和功能的共性為界定。

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已經站在了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有待完善,包括產業鏈需統一規劃、產業園區准入制度待規范、文化創意產業財政支持力度待加大、人才吸引力不足和稅收優惠導向作用不足等。

對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建議

完善文化創意產業知識產權保護的相關法規政策。應提高文化創意產業版權保護的立法層級,建立全國統一性的法律法規來規制文化創意產業的保護范圍和程度、保護措施和鼓勵政策,這是從根本上促進文化創意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需進一步完善北京市知識產權公共服務體系平台,最大限度地發揮公共服務平台的橋梁作用,可建立政府部門、行業協會、知識產權服務機構與企業、高校、科研機構等共同參與、協調聯動的服務體系,可就文化創意企業出現的共性困難開展調研,以整個產業鏈的盈利模式作為研究對象,稅務、工商、財政等相關部門聯合制定符合客觀需求的財稅政策,提高文化創意產業優惠政策的立法層級,促進文化創意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從頂層設計出發規范文化創意產業的行業標准。一方面,把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布局與優化區域空間格局相統一,推動傳統產業升級改造,調結構轉方式,提升經濟競爭力,通過產業結構調整和區域化結構政策計劃,扶持創新和文化科技發展,實施品牌戰略,提高國際競爭力,充分發揮北京市文化產權交易所的平台作用,為文化創意企業的著作權交易、商標權交易和專利技術交易等提供專業化服務﹔另一方面,政府部門產業規劃中應規范文化創意產業的行業標准,並與統計行業標准口徑相統一,適時淘汰一些不再適合鼓勵的文化創意企業。同時確定一些技術先進型企業的地位,如對新興的電子商務企業,應以包容的態度將其納入文化創意產業范圍。

提高財政支持政策的針對性。文化創意產業政策是實現文化創意產業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它可以引導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方向,優化產業發展環境,為文化市場的穩定和繁榮提供保障。制定產業政策應立足於彌補市場缺陷,有效配置資源,制定分行業、分地區的文化創意產業政策體系。借鑒國外經驗,非營利性產業以財政投入為主,營利性產業應創造寬鬆的政策環境,引導其發展。進一步完善和細化財政支持政策,鼓勵文化企業保持活力。加大稅收優惠力度和扶持力度,防止更多行業的外流。拓寬財政支持的產業行業,重點扶持中小企業。

強化文化創意產業的稅收導向作用。對鼓勵類企業要給予長期的稅收優惠,比如企業所得稅稅率比照高新技術產業降低為15%。對從事技術含量高的文化創意行業的企業、個人給予所得稅的優惠,並對這些企業給予樓宇、廠房的租金減免或補貼。鼓勵企業設立與技術開發、創意研發相關的准備金制度。企業可以按銷售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研發准備金,用於相關項目的技術開發、技術培訓、引進先進技術和設備等,並准予在計算應納稅所得時扣除。

建立健康可持續的文化創意產業投融資機制。通過制定優惠政策和設立發展基金,為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提供資金保障,建立文化創意產業投融資機制。

(作者單位:國家稅務總局北京市西城區稅務局)

(責編:王誼帆、沈光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