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限制了本土绘本的原创力

韩业庭

2020年07月08日10:02  来源:光明日报
 

【热点观察】

绘本被称为儿童“人生中的第一本书”,是当今中外家庭教育中首选的儿童读物。在阅读过程中,绘本除了可以让孩子感受故事、学习知识,还能够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的认知能力、审美能力、思考能力,为其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奠定基础。

近年来,我国的绘本市场持续发展。今年第一季度,尽管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图书市场整体遭受打击,但绘本销量却大幅上扬。以京东为例,其自营童书细分品类中,绘本类图书成交额增幅超过50%。

然而,一个尴尬的现实是,长期以来,中国孩子看的大都是印着黄头发或红头发人物的外国绘本,优质的中国本土原创绘本少之又少。

1.“儿童绘本100强”没有一个是中国原创

中国标准书目网的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我国共出版儿童绘本4962种,其中2268种为引进版权的外国绘本。而在剩余的2000多种绘本中,古诗词与故事的描绘解读类绘本、科普类绘本、幼儿识字和英语学习类绘本、儿童习惯养成与学前教育类绘本、经典儿童作家和绘本作家再版的作品等五类占90%。由我国本土绘本作家独立原创的儿童绘本则屈指可数。

当当网的统计显示,目前我国在售的平装绘本共5836种,其中欧美绘本2468种占42%,日韩绘本1430种占25%,中国原创绘本1938种占33%;精装绘本共1734种,其中欧美绘本1220种占70%,日韩绘本326种占19%,中国原创绘本188种仅占11%。

目前,中国本土原创儿童绘本不仅数量较少,质量也不高。2018年,京东发布的“儿童绘本100强”中,没有一个是中国本土原创。质量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在销量上。6月21日,记者登录当当网查询,近30日绘本销量排行榜上,前20名全被外国绘本占据,前50名中国本土绘本只有5个(其中2个为同一作者;1个内容为幼儿古诗词,算不上原创绘本)。

创意写作和创意出版研究专家王海峰,曾对国内某儿童绘本图书馆的5000余本儿童绘本进行过一次调研。他发现,国外的绘本占据了大多数。不论是自然环保题材,还是亲子游戏题材,国外的绘本都在营造一个温暖、柔软、生机、多彩的精神世界。相比之下,中国本土原创儿童绘本,想象力则呈现出严重不足的态势。

王海峰指出,中国目前的原创儿童绘本,题材和内容要么是对日常生活的描摹与简单变形,要么是科普内容的汇总与梳理,更有很多专门教儿童识字、唱儿歌,像小学教材。例如,《儿歌十二月》这本儿歌绘本,共收录了132首儿歌。可细读起来会发现,绘本中的图画都是对儿歌文字的辅助性阐释,没有充分展开想象力利用图画进行独立叙事。

王海峰分析说,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的绘本创作与出版,对文字文本具有较强的依附性,通常先有故事、儿歌、古诗、笑话等儿童文学内容,然后才附以插画进行二次创作。出版机构又将绘本作为儿童图书出版的主要形态,这种创作上的“拼接法”,导致中国绘本的原创性不足。

2.不能以成人的“脑回路”揣度儿童的想法

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南钢认为,判断一个绘本好坏,就是要看其内容能否激发儿童的兴趣,能否拨动儿童的心弦,能否引发儿童的情感共鸣,能否与儿童产生持续的互动,能否发展和改造儿童的已有经验。

在长期从事绘本策划出版的童书编辑杨海莲看来,我国原创儿童绘本未能像一些外国绘本那样风靡世界,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从作者到出版商,都忙于“讨好家长”,很少认真考虑儿童的需求。比如,我国文化类绘本市场中销量最大的是历史人文类,因为家长普遍希望孩子可以从中学到一些东西,所以这类绘本通常配有较多文字进行知识介绍。可儿童最感兴趣的不是文字而是图画。反观优秀的外国绘本,出发点则是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兴趣,所以完全以图画为主,文字极少。

儿童绘本创作,需要的不是迎合家长的主观愿望,而是对儿童成长现实的深度关切:明确儿童需要什么,想要什么;在创作中融入儿童元素以及儿童思想,不能以成人的“脑回路”来揣度儿童想法。

现实中,就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比如,儿童绘本阅读在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打开方式,这就要求儿童绘本创作,首先要根据孩子的年龄进行内容细分。这对创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创作之前,要摸清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具体需求。

儿童绘本创作人才缺乏更是制约了本土绘本的创作。优秀的儿童绘本作者,既要有高超的文字叙事技巧,又要对色彩、线条等有高超的运用能力,卡尔、安东尼·布朗、大卫·香农等世界知名儿童绘本作家莫不如此,这才创作出《好饿的毛毛虫》《我爸爸》《大卫不可以》等优质绘本作品。而我国能写会画的绘本创作人才十分稀缺,绘本创作通常采取一人撰写文字、一人负责绘画的方式完成,影响了内容的整体感。

中央美术学院绘本创作工作室教师冯旭认为,搞绘本创作的人,不能天天只看绘本,那样的话,就会把自己局限在一个小世界里,而应多读一些杂书,广泛涉猎电影、音乐等其他艺术形式,这样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创作能力。

绘本创作人才培养是一个根本性问题,也是一个系统性问题。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崔波就建议建立协同推进机制,制订我国原创儿童绘本发展规划和扶持政策,在高校幼儿教育等相关专业增设绘本课程,培养绘本创作人才。

3.创作和阅读不能太急功近利

国外绘本虽然从内容到形式都比较精美,中国的孩子也比较喜欢,但终究是以西方价值观为背景创作的,因此崔波呼吁扶持发展说中国话、讲中国事、传中华情的原创儿童绘本。

中国有许多神话传说、历史故事、诗词歌赋,这些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都可以作为儿童绘本的创作素材。在这方面,一些出版机构已在探索。

2015年,海豚出版社出版了一部原创地理儿童科普绘本《这就是二十四节气》。《这就是二十四节气》通过春节前夕“爸爸”带“牙牙”回农村老家展开故事,并把二十四节气贯穿其中,让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由自然引领的变化场景中,揭示了自然界的奥秘和农业生产的乐趣,启发孩子敬畏自然,也引领他们更加热爱生活。这套绘本受到孩子、家长和老师的普遍欢迎,目前销量已超过300万册。此外,故宫出版社2019年也出版了该社的第一本儿童绘本图书《故宫宫喵家族》,以故宫猫为题材,原创故事,原创绘画,并伴有手工制作的立体猫,趣味性很强。

除了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取材,我们也应借鉴外国优秀绘本的创作经验。一些外国绘本可以作为幼儿教育的教学绘本,而中国的儿童绘本往往只能在课余供幼儿阅读。在王海峰看来,这反映的不仅仅是中外绘本质量的差距,还有创作思路的差异。美国的李奥尼创作的《小黄与小蓝》与日本的秦好史郎创作的《这是什么形状》,在很多学前美术教学中作为教材使用,其原因就在于这些绘本不仅考虑趣味性、可读性,更将学科专业性作为一条重要标准。这些绘本自然要比单纯“哄孩子玩”“逗孩子乐”的绘本更受欢迎,当然也更考验创作者的水平。

王海峰说,外国绘本创作中的团队组建、运营模式、市场细分等也值得国内的创作者学习借鉴。同时,他也提醒国内的创作者,中国原创绘本的崛起是一个长期工程,要遵循创作规律,而过去这些年,本土优质原创绘本匮乏很大程度上缘于创作者、出版机构过于急功近利。

儿童绘本创作是一项综合性工程。在中国少年儿童出版总社图书中心总监缪惟看来,要创作出优质原创绘本,除了作者,还需要有一个优秀的团队,比如,儿童绘本编辑必须要有基本的艺术素养,且对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相关知识必须有足够的积累;绘本的设计队伍、装帧队伍,包括印刷队伍,也都要有很强的专业性。

(责编:王谊帆、沈光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