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時代,還需要翻字典嗎?

張鵬禹

2020年08月26日09:0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近日,最新修訂版《新華字典》(第12版)問世,此次修訂歷時5年,包括增補字頭、適量增補新詞、增補新義新用法等8項內容,在科學性、規范性和實用性等方面,更加適應讀者需要。《新華字典》出新版的消息一出,即引發社會廣泛關注,並登上微博熱搜。不少網友紛紛留言,深情回憶這本“國民字典”在自己學習語文中發揮的巨大作用。但也有人認為,在互聯網時代,利用網絡檢索信息、查閱資料非常方便,犯不上再用動手翻檢字典這種“原始”的方式來查詢生字了﹔有網友坦言,盡管《新華字典》伴隨了自己的學生時代,但如今在職場中,很少見到哪位同事的辦公桌上還放著它。在網絡時代,《新華字典》已經遠離了我們的生活嗎?

  誠然,在搜索引擎上檢索漢字的音、形、義更加便捷,但也會出現信息蕪雜、篩選困難,內容相互矛盾、不辨真假等問題,尤其是在允許用戶對詞條進行修改的情況下,更增加了檢索結果出現錯訛的可能。而一些以《新華字典》《現代漢語詞典》《辭海》等為數據庫的小程序、APP或檢索網站則只是這些字典、詞典的電子化版本,從內容上說,與紙質版並無二致。《新華字典》依然不可替代。

  作為一本全民使用的基礎性字典,《新華字典》的規范性、可靠性和權威性非常突出,既反映了國家各項語言文字標准,又盡量做到與時俱進。因此,其定期修訂不僅確保了內容的准確性,也與當下的漢語教學、漢字普及相銜接,更確保了在網絡流行語對漢字傳統用法造成沖擊甚至曲解的情況下,漢字音形義和用法的穩定性。尤其是對中小學生而言,他們正處於語言文字的學習階段,規范性和准確性至關重要,《新華字典》理所當然地成為重要的工具書。

  有人認為,字典的修訂歷時長,有滯后性,不能及時反映當下最新的語言動態。對於一些網絡時代的時新流行語,字典裡沒有,隻能從網上檢索。事實上,《新華字典》的歷次修訂,都注重實用性,力圖反映語言的時代特征。從收單字數量上看,1998年版《新華字典》收單字1萬余個,而今年的最新版共收單字1.3萬多個﹔從收詞情況看,2011年版增加了“房奴”“和諧”“學歷門”“晒工資”等詞,最新版增加了“初心”“點贊”“截屏”“二維碼”等詞,是時代變遷在語言方面的體現,反映出語言與生活的緊密關系。相比這些深刻融入社會生活中的新詞或網絡熱詞,“囧”“我暈”“杯具”等雖曾一時大熱,甚至成為年度流行語,但卻是曇花一現,如今使用頻率並不高。對於這些網絡流行語,需要加以甄別,不能看其一時走紅就覺得應該收入字典,其中有一個經典化的問題。正如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所長劉丹青所說,《新華字典》的修訂過程非常嚴謹,要以調查研究為基礎,反映時代變化,兼顧讀者需求和字典本身的學術規范,全面貫徹執行國家各項語言文字規范。每個條目都要言出有據,符合漢語漢字的學理、歷史和現實。

  也正因為這些原因,《新華字典》成為中國最有影響的現代漢語字典,歷經70年而不衰、活力長存,截至目前印行超過6億冊,並於2016年4月獲得兩項吉尼斯世界紀錄:“最受歡迎的字典”和“最暢銷的書(定期修訂)”。

  針對互聯網時代的信息檢索特點,《新華字典》在“紙電融合”方面不斷推陳出新,從2017年推出《新華字典》APP,到今年3月商務印書館語言資源知識服務平台(涵芬APP)上線,集成《新華字典》《現代漢語詞典》等精品辭書,老字典正邁步融入網絡時代。最新版《新華字典》正文每頁附二維碼,用《新華字典》APP掃碼,就可看到當頁所有字頭的部首、筆畫、結構等信息,免費收聽字的標准讀音、觀看筆順動畫、查檢知識講解等,這位“無言的老師”也可以開口說話了。

  年已古稀的《新華字典》陪伴了一代代國人成長,在網絡時代,我們雖然不一定再隨時動手翻檢它,但《新華字典》提供的高質量語言知識服務依然不可或缺。

(責編:王誼帆、沈光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