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觀察】
繪本被稱為兒童“人生中的第一本書”,是當今中外家庭教育中首選的兒童讀物。在閱讀過程中,繪本除了可以讓孩子感受故事、學習知識,還能夠潛移默化地培養他們的認知能力、審美能力、思考能力,為其世界觀、價值觀的形成奠定基礎。
近年來,我國的繪本市場持續發展。今年第一季度,盡管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圖書市場整體遭受打擊,但繪本銷量卻大幅上揚。以京東為例,其自營童書細分品類中,繪本類圖書成交額增幅超過50%。
然而,一個尷尬的現實是,長期以來,中國孩子看的大都是印著黃頭發或紅頭發人物的外國繪本,優質的中國本土原創繪本少之又少。
1.“兒童繪本100強”沒有一個是中國原創
中國標准書目網的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我國共出版兒童繪本4962種,其中2268種為引進版權的外國繪本。而在剩余的2000多種繪本中,古詩詞與故事的描繪解讀類繪本、科普類繪本、幼兒識字和英語學習類繪本、兒童習慣養成與學前教育類繪本、經典兒童作家和繪本作家再版的作品等五類佔90%。由我國本土繪本作家獨立原創的兒童繪本則屈指可數。
當當網的統計顯示,目前我國在售的平裝繪本共5836種,其中歐美繪本2468種佔42%,日韓繪本1430種佔25%,中國原創繪本1938種佔33%﹔精裝繪本共1734種,其中歐美繪本1220種佔70%,日韓繪本326種佔19%,中國原創繪本188種僅佔11%。
目前,中國本土原創兒童繪本不僅數量較少,質量也不高。2018年,京東發布的“兒童繪本100強”中,沒有一個是中國本土原創。質量在某種程度上也反映在銷量上。6月21日,記者登錄當當網查詢,近30日繪本銷量排行榜上,前20名全被外國繪本佔據,前50名中國本土繪本隻有5個(其中2個為同一作者﹔1個內容為幼兒古詩詞,算不上原創繪本)。
創意寫作和創意出版研究專家王海峰,曾對國內某兒童繪本圖書館的5000余本兒童繪本進行過一次調研。他發現,國外的繪本佔據了大多數。不論是自然環保題材,還是親子游戲題材,國外的繪本都在營造一個溫暖、柔軟、生機、多彩的精神世界。相比之下,中國本土原創兒童繪本,想象力則呈現出嚴重不足的態勢。
王海峰指出,中國目前的原創兒童繪本,題材和內容要麼是對日常生活的描摹與簡單變形,要麼是科普內容的匯總與梳理,更有很多專門教兒童識字、唱兒歌,像小學教材。例如,《兒歌十二月》這本兒歌繪本,共收錄了132首兒歌。可細讀起來會發現,繪本中的圖畫都是對兒歌文字的輔助性闡釋,沒有充分展開想象力利用圖畫進行獨立敘事。
王海峰分析說,這主要是因為我國的繪本創作與出版,對文字文本具有較強的依附性,通常先有故事、兒歌、古詩、笑話等兒童文學內容,然后才附以插畫進行二次創作。出版機構又將繪本作為兒童圖書出版的主要形態,這種創作上的“拼接法”,導致中國繪本的原創性不足。
2.不能以成人的“腦回路”揣度兒童的想法
上海教育科學研究院副研究員南鋼認為,判斷一個繪本好壞,就是要看其內容能否激發兒童的興趣,能否撥動兒童的心弦,能否引發兒童的情感共鳴,能否與兒童產生持續的互動,能否發展和改造兒童的已有經驗。
在長期從事繪本策劃出版的童書編輯楊海蓮看來,我國原創兒童繪本未能像一些外國繪本那樣風靡世界,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從作者到出版商,都忙於“討好家長”,很少認真考慮兒童的需求。比如,我國文化類繪本市場中銷量最大的是歷史人文類,因為家長普遍希望孩子可以從中學到一些東西,所以這類繪本通常配有較多文字進行知識介紹。可兒童最感興趣的不是文字而是圖畫。反觀優秀的外國繪本,出發點則是激發孩子的好奇心,培養他們的興趣,所以完全以圖畫為主,文字極少。
兒童繪本創作,需要的不是迎合家長的主觀願望,而是對兒童成長現實的深度關切:明確兒童需要什麼,想要什麼﹔在創作中融入兒童元素以及兒童思想,不能以成人的“腦回路”來揣度兒童想法。
現實中,就有很多問題亟待解決。比如,兒童繪本閱讀在不同年齡段,有不同的打開方式,這就要求兒童繪本創作,首先要根據孩子的年齡進行內容細分。這對創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創作之前,要摸清不同年齡段兒童的心理特點和具體需求。
兒童繪本創作人才缺乏更是制約了本土繪本的創作。優秀的兒童繪本作者,既要有高超的文字敘事技巧,又要對色彩、線條等有高超的運用能力,卡爾、安東尼·布朗、大衛·香農等世界知名兒童繪本作家莫不如此,這才創作出《好餓的毛毛虫》《我爸爸》《大衛不可以》等優質繪本作品。而我國能寫會畫的繪本創作人才十分稀缺,繪本創作通常採取一人撰寫文字、一人負責繪畫的方式完成,影響了內容的整體感。
中央美術學院繪本創作工作室教師馮旭認為,搞繪本創作的人,不能天天隻看繪本,那樣的話,就會把自己局限在一個小世界裡,而應多讀一些雜書,廣泛涉獵電影、音樂等其他藝術形式,這樣才能不斷提升自己的創作能力。
繪本創作人才培養是一個根本性問題,也是一個系統性問題。今年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崔波就建議建立協同推進機制,制訂我國原創兒童繪本發展規劃和扶持政策,在高校幼兒教育等相關專業增設繪本課程,培養繪本創作人才。
3.創作和閱讀不能太急功近利
國外繪本雖然從內容到形式都比較精美,中國的孩子也比較喜歡,但終究是以西方價值觀為背景創作的,因此崔波呼吁扶持發展說中國話、講中國事、傳中華情的原創兒童繪本。
中國有許多神話傳說、歷史故事、詩詞歌賦,這些中華傳統文化中的精華都可以作為兒童繪本的創作素材。在這方面,一些出版機構已在探索。
2015年,海豚出版社出版了一部原創地理兒童科普繪本《這就是二十四節氣》。《這就是二十四節氣》通過春節前夕“爸爸”帶“牙牙”回農村老家展開故事,並把二十四節氣貫穿其中,讓讀者仿佛置身於一個由自然引領的變化場景中,揭示了自然界的奧秘和農業生產的樂趣,啟發孩子敬畏自然,也引領他們更加熱愛生活。這套繪本受到孩子、家長和老師的普遍歡迎,目前銷量已超過300萬冊。此外,故宮出版社2019年也出版了該社的第一本兒童繪本圖書《故宮宮喵家族》,以故宮貓為題材,原創故事,原創繪畫,並伴有手工制作的立體貓,趣味性很強。
除了從中國傳統文化中取材,我們也應借鑒外國優秀繪本的創作經驗。一些外國繪本可以作為幼兒教育的教學繪本,而中國的兒童繪本往往隻能在課余供幼兒閱讀。在王海峰看來,這反映的不僅僅是中外繪本質量的差距,還有創作思路的差異。美國的李奧尼創作的《小黃與小藍》與日本的秦好史郎創作的《這是什麼形狀》,在很多學前美術教學中作為教材使用,其原因就在於這些繪本不僅考慮趣味性、可讀性,更將學科專業性作為一條重要標准。這些繪本自然要比單純“哄孩子玩”“逗孩子樂”的繪本更受歡迎,當然也更考驗創作者的水平。
王海峰說,外國繪本創作中的團隊組建、運營模式、市場細分等也值得國內的創作者學習借鑒。同時,他也提醒國內的創作者,中國原創繪本的崛起是一個長期工程,要遵循創作規律,而過去這些年,本土優質原創繪本匱乏很大程度上緣於創作者、出版機構過於急功近利。
兒童繪本創作是一項綜合性工程。在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總社圖書中心總監繆惟看來,要創作出優質原創繪本,除了作者,還需要有一個優秀的團隊,比如,兒童繪本編輯必須要有基本的藝術素養,且對兒童心理學和教育學的相關知識必須有足夠的積累﹔繪本的設計隊伍、裝幀隊伍,包括印刷隊伍,也都要有很強的專業性。